桃園市原住民族人口數截至112年2月底統計有80,567人,居全國第二位,僅次花蓮縣。為台灣西部原住民族移民人口最多的城市,大多為從事營造業、農林漁牧業、服務業等高勞力密集勞工。其中設籍於復興區的人口僅9,415人,超過71,152人散居分布於12個都會行政區,光是中壢區的原住民族人口(10,072)就已經高過復興區,早已打破大多數人以為原住民族只住山區的刻板印象,來自16族的都市原住民族已經成為桃園市原住民族的多數,面對與復興區原住民族截然不同的考驗與挑戰。 原住民族行政局因此將同時兼顧復興區與都會區16族的教育文化、衛生福利、工作權保障、住宅發展、原住民族地區建設、水權維護、經濟產業發展、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利用等面向,尤其著重復興區與都會區文化與語言的傳承,以全民參與之理念整合中央、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的能量,共同達成憲政法制保障原住民族權利的目標,並落實多元文化的精神。 本市現階段重要政策執行重點如下: 一、維繫原住民族傳統文化,傳統技藝之傳承與推展 (一)原住民族群體紮根,歲時祭儀與豐年祭活動 (二)鞏固族群記憶,原住民族語言、文化與回復傳統姓名 (三)推廣原住民族體育及音樂活動,培育與行銷本市傑出人才 (四)建立原住民族文化振興據點,重要文化教育館舍精進工程 (五)建立本市原住民族發展根基,推動重要原住民族子女教育業務 二、保障本市原住民族安穩紮根,推行社會保險與社會扶助 (一)緊急性經濟扶助,辦理原住民族緊急救助相關計畫 (二)全方位保障,辦理原住民族團體意外保險 (三)訴訟權保障,辦理原住民族法律服務 (四)居住權維護,推動原住民族住宅補助計畫 (五)提升競爭力,辦理技能檢定獎勵金與職業訓練計畫 (六)樂齡更健康,推動站點服務與長者樂活運動 (七)強化組織力,建構原住民族事務幹部組織 (八)增進社團力,推動原住民族社團組織計畫 (九)社會安全網,設立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 三、扶助本市原住民族產業發展,謀求集體經濟繁榮 (一)土地業務:原住民保留地及水土保持 (二)禁伐補償業務:非都市土地及都市土地禁伐補償 (三)造林業務:全民造林、獎輔造林、超限造林 (四)原鄉農特產推廣及觀光發展 (五)角板山林業故事館 (六)桃園市原住民族農耕示範區 (七)規劃辦理建置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(八)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新增「育成」中心功能 (九)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業務實施計畫 四、前進原鄉:原鄉設施營造 (一)聯絡道路維護 (二)民生用水:原住民族地區簡易自來水供水改善暨營運管理計畫 (三)原鄉環境改善與基礎設施營造 (四)天幕活動場興建計畫 (五)災害應對:緊急維護計畫 五、都市原住民設施營建計畫 (一)各區集會所修建及改善工程 (二)橋下空間活化工程 (三)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設施改善 六、原民服務的行銷與綜合規劃 (一)持續完善標準作業流程 (二)本市原住民族綜合情報推廣 (三)都市地區的政策宣導 (四)結合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動文化、社福與產業工作 |